好文跟好友分享

景泰藍簡介


工藝源起

景泰藍原名「銅胎掐絲琺琅」,是在銅質胎型上,用柔軟扁銅絲,掐成各種花紋焊上,然後把琺琅質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器物。因其在明朝萬曆景泰年間盛行,製作技藝臻於成熟,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,故得名「景泰藍」。

掐絲琺瑯技術源自西方,元代引進製作技術,明代發揚光大,清代獲得康、雍、乾三朝青睞並傾力發展,康熙時宮廷造辦處得到歐洲工匠直接指導,成果堪與西方競美;而乾隆朝融合各種琺瑯技法並結合中國傳統與西洋紋飾,是中西文化交流燦爛的新頁,亦是清代國富民強的皇權象徵。


工藝簡介

傳統琺瑯工藝可細分為「銅胎畫琺瑯」、「銅胎內填琺瑯」、「銅胎掐絲琺瑯」三種。銅胎畫琺瑯工法,直接在銅胎上繪塗琺瑯釉,燒制而成釉面,不需打磨拋光直接成型。銅胎內填琺瑯工法,先於銅面上敲出一道道凸起的線條,再於線條內填上琺瑯燒製後再打磨而成。

銅胎掐絲琺瑯技術更上層樓,既無畫琺瑯釉色單薄欠缺分明之憾,也無內填琺瑯線條粗獷沉重之感,採用高純度紫紅銅鏨胎,胎體薄輕,掐絲線細薄如紙,材料工法利於表現大型器物,其紋理細緻、琺瑯釉層厚重、顏色層次豐富。銅胎掐絲琺瑯以金銀銅及天然礦物為材料,匯集美術、雕刻、鑲嵌、玻璃熔煉、冶金等多項專業技能為一體,是中國工藝之中,工序最繁複且最難製作的品項。


皇家血統

景泰藍歷經元明清三代六百年傳承,始終是工藝中的貴族、皇家的重器,明清年間多為國外使節進京面聖的朝貢品。清康熙年間,徵集頂尖百工大師,設立宮廷造辦處,專責皇室食衣住行御用器物,至雍正時期明訂清宮造辦處製造規矩章法,乾隆年間達到顛峰,清宮器物不僅齊全完備,更達精緻細膩金璧輝煌,百工之中更以景泰藍、玉雕、牙雕、漆雕、金漆镶嵌、花丝镶嵌、宫毯、京繡等八項為造辦處代表工藝,合稱「燕京八絕」;其中景泰藍、玉雕、牙雕、漆雕又稱「京城四大名旦」,其中以景泰藍為首,工序最為繁複且曠日費時。西元1779年,乾隆皇除夕家宴,黃鍛繡金鑲寶金龍大宴桌,敬呈皇膳多達109道,御用餐具皆是璀璨的景泰藍,妃嬪貴人等陪宴家眷則僅用瓷器,清宮檔案的記載,彰顯景泰藍在皇室的非凡地位。


FB粉絲專頁


好文跟好友分享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全身放鬆-34張拉筋伸展圖

Starry starry night / 梵谷之歌 中英歌詞

分享印度電影 《把她帶回家》

轉載:《打賭》 作者:尚崙